米尔古丽·吾拉孜别克、依斯马·阿尔沙、赵娟委员: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和提高吸引人才政策措施方面”的提案收悉,经与克拉玛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区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置,我局坚定不移落实走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一、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政策
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实市委“不惜一切代价引进人才”的最新要求。2017年5月15日,经克拉玛依市委十一届16次常委会研究通过,《克拉玛依市关于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十五条措施》正式发布实施,以1套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和10项涉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内容,简称为“1+10”人才新政。
2021年市委制定了《关于推进“才聚油城”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对原有“1+10”人才政策体系进行了升级优化,着力打造我市“才聚油城985”人才工作体系。新制定《克拉玛依市“沪克人才学院”工作规则》、《克拉玛依市“五个一百”能提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克拉玛依市“先锋行·党建大讲堂”实施方案》、《克拉玛依市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管理办法》、《关于加强10个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人才选拔培养的实施意见》、《克拉玛依市“油城名师”选拔管理办法》《克拉玛依市“油城名医”选拔管理办法》、《克拉玛依市“人才地图绘制”引才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使用的实施方案》、《克拉玛依市人才储备编制管理使用办法》、《克拉玛依市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沪克人才共享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各单位党委(党组)成立建才委员会的实施方案》、《克拉玛依市“油城聚才驿站”人才服务站点建设实施方案》、《克拉玛依市“油城聚才驿站”人才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和服务手册》。修订《克拉玛依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1150”引进工程的若干意见》、《克拉玛依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
按照中组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组织部长会议安排部署,着眼全市“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方向,“一城四园”空间发展格局,“四个及以上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工作总体谋划,通过打造“才聚油城985”人才工作体系(暨精准确定全市9大人才发展目标,系统推进“才聚油城”8项重点人才工程,遵循人才发展5大基本原则),分类实施18个人才项目(做精6个品牌项目,打造12个创新项目),形成全市人才工作新格局,促进人才工作与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
二、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设
围绕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各领域急需紧缺的各类优秀适用人才。引进对象主要包括:
(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博士生导师等;
(三)省部级(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
(四)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员;
(五)企事业单位发展急需紧缺的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等。
针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编制限制、实现协议工资或年薪制、提供一套周转房或全额租房补贴,待服务期满后可直接赠予一套100至130平米住房的房屋产权或给予数额不等的购房补贴,对口安置解决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就业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来克拉玛依就读的,可以择校入学。可不受编制限制、享受协议工资,根据不同人才层次发放3-15万安家费、10-15万元购房补贴、每月0.5-5万元岗位津贴、60-200平米租房补贴,每人提供一套周转住房,待服务满后直接赠予房屋产权。
新招考公务员以及公开遴选党政机关干部如符合上述五类人才条件即可纳入到人才优惠政策的保障范围。
三、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
“1+10”人才新政中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特别强调,各驻市央企可参照本办法执行,为我市各大石油石化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政策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论是“领军、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创新创业杰出青年人才选拔”还是“首席技师”选拔培养,选拔培养范围都涵盖了各驻市央企和地方企业。
在重点企业人才扶持方面,精准对接区属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切实发挥人才政策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中的激励导向作用。一是集聚重点产业人才。围绕我区产业布局全方位做好人才吸引和集聚工作,针对重点领域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积极借助“沪克”“川克”渠道柔性引才,用活用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制度,采取主动挖掘、定向调动、社会人才招聘等方式,实现“精准引才”,切实发挥人才政策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实施新一轮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项目,深化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与疆内外高校共建产学研研究生培养基地,促成高校青年人才进企业开展实习、见习。二是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加快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即“油城英才·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杰出青年人才评选计划”“首席技师”等工程;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为基地录用的硕士、博士等人员提供政策扶持;鼓励重点企业申报《克拉玛依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政策,在本行业(领域)建立的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开展本行业(领域)创新性研究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
四、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社会优待制度
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为人才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职能,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实现人才服务最优化。建立“区-街(乡)-社”三级人才服务体系,成立了由100余人组成的三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涵盖人才服务相关专业人员、政府职能部门、街道(乡)和社区(村),确保人才政策的执行形成闭环。各级专员与人才形成互动,及时收集反馈人才需求,跟踪反馈相关政策制度推进落地情况,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入学、文化休闲、法律服务、落户政策等全方位“保姆式”咨询服务。依托“千人入千企”平台,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向企业推介人才服务中心。对接区重点企业,跟踪了解企业招聘动态,做到一周一排摸,时时联络不掉线,掌握企业需求,为重点单位做好荐才服务。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对克拉玛依区2021年获得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人才进行走访慰问活动。成立重点税源企业HR联盟,精准对接区属重点产业,为4家企业共计7名引进人才积极申报人才认定工作。
五、进一步提高创造创新能动性和驱动力
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才聚油城·油苗培养工程”落地见效。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全市“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市委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相结合,加强该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3-5年内,通过实施“才聚油城·油苗培养工程”,围绕经济发展各重点领域实现500名行业领域骨干人才培养目标和拥有50个自治区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目标,特别是完成百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百大科研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实施“沪克人才共享机制建设”项目。围绕全市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上海援克前方指挥部桥梁纽带作用,探索实施“揭榜挂帅”,面向上海市人力资源部门、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张榜求贤,充分利用好援疆省市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智力资源。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打造上海等地离岸孵化器,支持全市重点企业精准对接上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基地、人才中介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或设立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并将成果向克拉玛依转化。积极承办上海院士等知名专家来克休假疗养、讲学和调研,争取创新创业大赛论坛、产品产业展会等在我市举行,吸引各类人才汇聚新疆。探索建立人才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上海专家信息库和全市人才需求库,形成动态化、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沪克高层次人才共享共用。
感谢您(你们)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支持。
克拉玛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5月25日